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励志文案 > 励志电影 >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700字

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700字

推荐人: 来源: 阅读: 2.03W 次

每一次的告别,都有一个故事,或激情燃烧,或凄美动人,或惊心动魄。告别不是遗忘,而是转身,告别不是放弃,而是开始!下面带来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700字

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700字

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700字

《朗读者》节目第七期,主题词为“告别”。曹文轩参加这一期的录制,倾情朗读了他的作品《草房子》中的一段文章。

在采访中,曹文轩说道:《草房子》承载了我许多童年记忆,是我记忆的码头上存放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。作品中桑桑与桑乔的父子情,便是我和我父亲情感的真实书写。

写它,我有一种沿着宽阔的父爱之河顺流而下的感觉,这是一次感情复活,一次感情回放,也算是我对这种的感情的膜拜、深深敬意和纪念。

“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。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的文学,应当对此有所把持。倘若不是,而是一味的玩闹,一味的逗乐,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,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式是值得怀疑的。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,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。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,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。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,走向风度,走向修养与智慧。”

  ——曹文轩

读书,为了什么?阅读,何以影响人生?该怎样选择读什么书?对此,曹文轩也有他独到的见解。

“书分两种,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,还有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,所以有朋友就把我的观点总结为叫底子论。 那么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,就是那些大善、大美、大智慧的书,一个小孩儿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读这些书的。”

“书是有血统之区别的,一些书具有高贵的血统,而有些书它的血统不怎么高贵,这是血统论。像托尔斯泰、鲁迅、沈从文的作品,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,但是你必须承认它们是具有高贵血统的书。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求所有的人只读具有高贵血统的书,我只是说,一个民族想成为高贵的民族,一个国家想成为高贵的国家,一个人想成为高贵的人,总得读一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吧。这个高贵与不高贵它不具有阶层的意识,更不具有阶级的意识,它只具有美学的意识。”

“天下的书有两种,一种是有文脉的,一种是没有文脉的。山川有它的山脉,人类有血脉,读书就要读有文脉的书。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和观念来自于哪里?我们的观念要走向何处?这都和我们文化原点密不可分。”

正因为抱着如此地写书、阅读态度,曹文轩老师成为了中国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作者。

从《草房子》到父亲

主持人:2016年,您拿到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,成为中国作家拿到这一国际大奖的第一人,这不仅仅是您个人的骄傲,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。您的很多作品陪伴着很多人度过了他们美好的童年时代、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,并有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在阅读你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可能您个人经历有关。《草房子》里面,那个男孩桑桑和他的校长父亲桑乔有原型吗?这部小说是否是您小时候和您父亲的生活写照?

曹文轩:我的作品分为两路,一路是虚构成分大于写实成分,一路是写实成分大于虚构成分,《草房子》肯定属于后一路,可以说,它是一部自传性小说。你们完全可以将作品中的男孩桑桑看成是我,而将那个叫桑乔的小学校长看成是我的父亲。《草房子》承载了我许多童年记忆,是我记忆的码头上存放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。作品中桑桑与桑乔的父子情,便是我和我父亲情感的真实书写。写它,我有一种沿着宽阔的'父爱之河顺流而下的感觉,这是一次感情复活,一次感情回放,也算是我对这种的感情的膜拜、深深敬意和纪念。

《草房子》出版以来版本众多,曹文轩老师选了世界著名插画家插图版,这是他与世界著名插画家索尼娅强强联合的作品。细腻逼真的画风配上朴素接地气的文章,带来一场视觉盛宴!

曹文轩在朗读者中说:《草房子》是我童年的记忆的缩影,我想给父亲朗诵小说中的一些片段……

拓展阅读:

告别是一种心情,告别也是一种决定。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;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;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;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;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;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;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是豪迈的告别;每一次的告别,都有一个故事,或激情燃烧,或凄美动人,或惊心动魄。告别不是遗忘,而是转身,告别不是放弃,而是开始!

朗读者:曹文轩

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,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。作为儿童文学家,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,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。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,他桃李天下,培养了刘震云、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;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,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。曹文轩,中国第一位获得”国际安徒生奖“,这一具有“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”之称的作家。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、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。在《朗读者》,他要讲述儿时与父亲的回忆、告别家乡的父亲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。

朗读者:姚晨

她是“微博女王”,“时髦孕妇”、“时尚辣妈”。她勇敢的秀出自己的幸福,自信、踏实、快乐写满她的笑容。回首青春的过往,从《武林外传》到《潜伏》,从舞蹈到电影,从福建到北京,一路走来,一路精彩!她将怎样告别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?

朗读者:维和英雄

别人都在问“为什么是我?”的时候,他们在问“为什么不是我?”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,中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,而且在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自1990年以来,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,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数万人次。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,中国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做事拼命、认真是他们的习惯;“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”是他们的誓言。又是谁,怎样用生命中最后37秒,挽回了战友们的平安?

朗读者:程何

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,像《音乐之声》《猫》《妈妈咪呀》,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。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。而她翻译的对象,是近些年逐渐被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——音乐剧。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,却放弃了这条道路。她告别安逸,选择冒险: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,但“要为心而工作,而不是为生活”。

朗读者:王蒙

时代裹挟着一颗不老的心灵,困苦折不断梦想的翅膀。历经苦难后的永不言败是他的个性,乐观、风趣、激情、睿智,令人感佩。风雨后的一唱三叹,腾挪跌宕中的沁人心脾,他的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》,呐喊着《青春万岁》;他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,品透了《一辈子的活法》,八十多岁《这边风景》依然独好,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长,著名作家王蒙。

告别北京,告别新疆,再告别妻子,79岁的王蒙回头打量39岁的自己,也让他思考在新疆度过的16年时光。他觉得今天的作家王蒙与那16年大有渊源。“维族人有句极端的话:‘人生在世,除了死亡以外,其它都是塔玛霞儿(玩耍)!’”他说,“这样的人生态度,对我影响深远。”

朗读者:李立群

李立群是受到戏剧文艺青年们顶礼膜拜的大师,会说相声、能演小品,电影电视拍了无数。他是活跃在荧屏上的不挑戏、不等戏的拼命三郎,也是在西餐厅做过表演秀的影帝,他说“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”,面对告别,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?